今天想聊聊為什麼從社會學領域跨到設計領域?
為甚麼是人文社會領域
原因很簡單,我最擅長的科目就是社會科,非常喜歡地理知識,地理課本都是地圖和照片我超喜歡的,就像在看雜誌。我也非常喜歡閱讀,文學類是各種類型的小說、散文,而我也喜歡透過閱讀去窺探各個地區的文化,風俗民情。
大學專科是讓我很有安全感的科系,環境與文化資源學系,環境資源所指是一切對人類有潛在價值的自然要素;文化資源是人類活動的物質或精神產物,包含風土民情、建築。從此出發點又接觸了社會學、心理學、人類學、質性研究等等。
從小身邊就圍繞對「美」有感受度的人,我也深深被吸引
母親是一個非常手巧,從紙雕到車縫都有涉略的手作達人;對於流行品味精準且專業的服裝設計師阿姨;還有從小就沈浸在繪畫的表妹。
意外發掘到領域間的交集
大學專科出發,了解到想傳承文化需要載體。當時我希望學會一種技能去當作載體,視覺就是一個很直接的手法,它可以應用在情感傳遞、也可以是品牌包裝,它可以很抽象也可以很具體,他也可以成為美的載體。
為了掌握怎麼運用視覺傳達的技法,除了投入時間去外部機構進修,也在學校內外修習相關課程,並應用在自己系上的個人作品。
當時有個小插曲。藝術家老師安排了我與一個不太擅長表達的學弟成為一組,一起做創作,而過程中我出點子對方出手藝,我們合作起來很愉快。在成果發表後老師私下對我說:「你們這組的表現讓我很驚喜。你不適合做藝術家,你更適合做社造,你看你們的合作。」我相信老師看到了一些我在作品中表達的矛盾以及我的其他才能,至今我都很感謝老師的建言。
當發現不適合,就意味著更了解自己一些
結合我比較能夠掌握的,質性研究、觀察力、邏輯能力,以及與人有關的設計領域,就發現了原來有使用者經驗設計這個領域,而我從APP設計、網頁設計到產品設計,挑戰不同的崗位。
在知識的面前自己的經歷永遠是如此的苗小、不足掛齒,而理論總是美好豐沛、現實總是艱難骨感。實作的過程中漸漸的從人文、設計領域擴展,最近也在接觸不熟悉的商業領域。
你的經歷將成為獨特的觀點與視角
在工作中,身邊的人常給我的標籤有 #對人觀察入微 #有行動力 #邏輯清晰
在看待設計時除了對設計主觀的想法外,帶點批判思考,主動與他人交流激盪出更好的解法。能夠將設計當作一種達成目標的手段,對於目標的設定也盡可能有脈絡。而在團隊合作上,如何溝通協調、換位思考,善於觀察與傾聽。
這一切都是過往的經歷帶給我的,繞遠路了嗎?或許是吧!但很棒啊!
#TagToWriteIn24Hours
#StarWorksAcademy